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就业创业信息网欢迎您! [管理登录]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创业 > 职业生涯 > 正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6-15 10:30:45   来源:   点击:    编辑:wangna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步伐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其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智联招聘指出,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仍然首推财务、人力、管理等高大上职位,对服务类、销售类等岗位都不甚青睐。纠其原因,一是毕业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观念错位,就业方向狭隘;二是在大学生从进入高校选择专业到择业这一过程中,职业生涯教育的不足和缺失,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仅片面的从薪酬水平、稳定性等方面来选择岗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适配率,改变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从头抓起,尽早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使大学生理性选择职业目标,最终达到大学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高效结合。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文以A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1.对所选专业缺乏深入了解,择业忽视个人因素。就读前83%的学生认为了解所学专业,62%的学生将其作为选择行业的依据;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为就业前景(44%)、个人喜好(28%)、行业薪酬(16%);就读后,只有41%的学生喜欢所学专业,将专业作为择业方向的比例变化不大;择业时考虑的因素变为发展空间(38%),薪酬(28%),而兴趣爱好和工作稳定性则共居第三(15%)。

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入校时已有了憧憬的行业,在择业上着重于行业前景以及个人兴趣,但就读以后对专业的满意度较低,择业仅以行业发展情况和薪酬高低为主要考虑因素,受社会影响较大,忽视个人情况。

2.缺乏自我评价的方法,对自身了解不明。调查中认为了解自己兴趣爱好的学生不足2成,68%的学生都认为是一般了解;而38%的学生表示了解自身优劣势,47%的学生则认为一般了解;自我评价的方法集中在自已体会(50%)和别人评价(40%),仅10%的学生是通过专业测评机构或简单测试来进行自我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30%的学生认为了解自己的职业喜好,22%的学生了解个人特质所决定的适合职业;7成以上的被调查学生对个人特质及自身的职业倾向都不太了解。自我评价方法的缺乏,自然求职成功率不高,工作后自我发展情况受限,形成了人力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双重浪费,造成了大学生目前就业难的社会困境。

3.学习目标较为清晰,但缺乏职业规划。调查中,61%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85%的学生认为明确的目标对学习和发展有帮助;但仅31%的学生了解如何确定当前和未来的奋斗目标,近70%的学生则处于不太了解乃至茫然状态,这从另一方面再次反映了自我评价方法的缺乏以及科学规划指导的不足。

4.学生自我规划意识薄弱,对职业规划重要性认知不足。

1)仅5%的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14%的学生了解职业测评;对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最关键的依据,结果排名为兴趣爱好(51%)、专业(26%)、社会热门职业(11%)和其它(12%)。自我规划意识的薄弱,职业测评手段缺失,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在重要性难以体现,因此仅19%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职业生涯咨询,60%的学生仅表示可以考虑。

2)从规划制定和执行情况来看,有20%的学生有清晰的各阶段目标,43%的学生有较清晰的短期规划;但仅22%的人能够按照计划完成规划,47%的人能坚持一段时间;在此之中,为实现规划所做的努力排名情况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个人能力、热衷于考各种证书、只达到学业基本要求、有考虑但没什么行动。

综上所述,尽管学生认为兴趣爱好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要素,但对职业生涯和相关测评却没什么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十分薄弱,因而在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目标和对目标的执行上实现程度较低,仅为2成左右;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缺乏,使学生的职业准备仅集中在专业课学习上,不能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各方面的综合提高。

5.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重视,社会就业机构没有发挥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来源依次为老师同学朋友交流(60%)、学校相关指导(50%)、报纸杂志书籍阅读(42%)、父母建议(34%)以及就业相关机构(15%);而对于学校所能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66%的学生表示不完善,19%的学生则表示提供的知识很少。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零散交流,学校的指导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完善。而社会就业机构则几乎没有发挥在就业指导上的专业优势,没有参与到学校的运行中来。

6.就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偏离,就业方向狭隘。调查显示,对毕业后想进入的企业高低排名为国有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外企、民营企业。而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不同性质企业竞争指数高低排名为外资、事业单位、国企、上市公司、合资、民营。这种需求与供给的严重偏离,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相关对策研究

(一)学校层面

1.提高职业规划发展意识,建立专业指导教师队伍。调查显示,43%的学生认为建设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队伍是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方式。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设为必修课,建立一个优秀教师团队,是普及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条件。

2.组织职业专题讲座,健全指导内容,点面相结合。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提供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技巧、说话的艺术等多方面服务是学生认为最为需要扩充的内容。因此,邀请成功企业人士及相关专家开展职业讲座,不仅能够丰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体系,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技巧,也能发挥学术资源和就业机构的专职作用,做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点点精彩。

上一篇:职业生涯规划之把握趋势
下一篇: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