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就业创业信息网欢迎您! [管理登录]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创业 > 职业生涯 > 正文
《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发布
2021-07-06 15:01:47   来源:   点击:    编辑:wangna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来临,应届毕业生求职去向备受关注。与2020年超七成应届毕业生希望进入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等单位就业不同,今年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国内继续深造的应届毕业生比例较去年翻倍。智联招聘发布《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数据显示,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多元化就业机会增多,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记者采访多名应届大学生和就业指导专家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进入大学选专业开始,就已经启动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选择去大公司的比例下降,就业多元化趋势明显

  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竞争“起跑线”已前移到进入大学之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就启动了“就业计划”。智联招聘《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数据显示,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入学后就开始对照自己的目标职业进行专业课以外的知识或经验储备成为很多学生的选择。记者走访了多个高校了解到,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职业计划越来越“心中有数”。

  “虽然我学的是室内设计,但从大一起就自学了摄影和视频制作。4年来,我自己的网络账号已经有了十几万粉丝,毕业以后想做自媒体。”今年毕业的陈博已经在哈尔滨租了房子,准备跟同学开办自己的网络工作室。

  家在五常农村的刘峰则准备回到老家,开创自己的农业产业园。“以前种地只希望粮食产量越多越好,在学校旁听了不少种植、养殖业相关课程了解到,很多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多效益。”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方面对比变化较大。选择事业单位、大厂等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从2020年的占比75.8%下降到2021年的56.9%。今年选择从事自由职业、慢就业、继续在国内深造的毕业生人数较2020年翻倍。

  专业对口仍是主旋律,“基建狂魔”带动工科岗位需求增多

  专业对口仍是市场供需匹配的主旋律。智联招聘对2018年至2020年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当前从事职业的关联情况展开大数据分析发现,职业与专业的匹配度整体较高。除专业与就业契合度以外,就业弹性与专业的长期前景也值得观察。数据显示,工学毕业生收获录取通知占比最高,达67.8%,其次是经管类(62.3%)。

  专家表示,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互联网迭代与新基建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下,企业提升核心研发能力的趋势已经形成,机械工程专业相关人才需求量较大。工科生的专业背景与就业期望更侧重技术、研发等人才需求大的核心岗位,落实就业较其他专业更轻松。

  “虽然目前工科学生专业对口就业机会相对比较大,但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还是要根据个人高考分数选择对应学校本人感兴趣的专业。不要只关注目前某些专业的毕业薪资,或者专业目前就业的火爆程度,还要考虑个人兴趣,才有学习动力。”资深就业指导师崔老师告诉记者,大多数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学生在规划就业时,可以在理想职业对应的领域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补充相关知识,毕业时才可以更有求职竞争力。

  专科生本科生继续深造意愿明显,实践经验是求职加分项

  企业对求职者学历要求增高,是驱动专科、本科生继续深造的动力之一。数据显示,企业招聘应届生的学历门槛逐年提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位数占比,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17.6%,上升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29.8%。加之在部分雇主的认知中,硕士学历逐渐成为“标配”,因此专科生与本科生为自己“镀金”的意向也更加强烈。数据显示,超过10%的专科生表示将在“国内继续学习”,9.5%的本科生也选择继续深造,高于硕士生4.3%的比例。企业需求变化,也让硕士学历进入单位的比例增高,据调查,硕士学历进入单位的比例较本科学历高出近20%。

  提高学历并不是专科生的唯一出路,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专科生,在市场中的需求量较大。依托于专业技能和新就业形态,专科生在自由职业、慢就业以及创业上的选择均高于其他学历毕业生。实践经验、社会经验、专业前景好、目标明确,是专科学生的求职法宝。

  在同寝室的周海峰准备继续完成专升本学习的同时,学护理的专科毕业生梁宇正准备创业,“上学时就跟同学开始做社会实践,目前我们正在组建自己的居家服务团队,想要进军养老产业。”

  资深就业指导专家王老师表示,一部分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即将要去专科院校就读的学生,不必对就业前景过于困扰,志愿填报时可优先选择国家级示范性的高职院校,结合当下热门和未来前景选择专业。整体来看,专科院校比本科院校开设的数量更多,且培养方向侧重于“技术路线”。同时,专科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多注重积累经验与专业能力。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作者:李木双    来源:哈尔滨日报    编辑:肖扬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看起来光鲜亮丽,找工作时屡屡碰壁
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之把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