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就业创业信息网欢迎您! [管理登录]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创业 > 服务指南 > 正文
大学生“延迟就业”持续升温,是“躺平”还是“精准就业”?
2022-03-31 11:21:28   来源:   点击:    编辑:wangna


  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破千万,考研、考公持续升温。2021年12月2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情况。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据中公教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省考报名人数已突破23万,较上年同时段增长3万余人。日前,陕西多所高校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西安交通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4200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8.60%,其中,65.4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33.12%就业。长安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608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0.28%,其中,40.85%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较去年增幅8.38%。西安理工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4277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6.88%,34.7%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
  据业内人士分析,疫情影响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重了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的不确定性。再加之海外留学生回流加速,校园招聘活动开展难度加大,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在此背景下,“考研热”“考公热”持续升温,毕业生避险心态日益显著。
  不会为了就业而就业,毕业找工作的吸引力远不如考研考公。李同学就读于西安工业大学文学系,对她来说,毕业找工作的吸引力远不如考研,除了对专业的热爱之外,她还有其他考虑,“受疫情影响,私企不稳定。在身边的大环境的影响下,我想找一个有编制、稳定的工作,可以为了这样的工作提升学历。”长安大学的董同学还在念大二,就已经决定要考研,“身边好多人都在读研,本科毕业找工作竞争太大,读研能给自己增加一些可能性和选择性。”西安石油大学的刘同学也打算考研,但由于考研分数线上涨,她还打算考公务员。“今年的考研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望尘莫及。”双重压力之下的邓同学已经决定放弃考研,开始考公。“应届生毕业生找工作的环境要相对轻松,我还是想趁此机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现在的大学生很‘高傲’,想一步到位,找一份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文都考研市场总监侯奕卓表示,“他们不再会为了就业而就业,大学生的选择太多了,‘考不上研究生再去找工作’‘考不上公务员再去找工作’,找一份工作可能是他们最后的退路和底线。”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在两会上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观点引爆高校圈。需要警惕的不是考研本身,而是一窝蜂地扎堆现象。“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了学生的学历砝码,本科生在起薪、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确没有研究生有优势,学生自己也有提升学历的需求。”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很多家长都受过高等教育,非常支持孩子提升学历,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加上疫情的影响,考研、考公的热度便不断攀升。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杨小江认为,考研本身是个好事。并不是学生不想去奋斗,而是想获得更高的学历,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于是在就业上投入少,升学上投入多。他表示,需要警惕的不是考研本身,而是一窝蜂地扎堆现象,这就要求学生对自有清晰的认识。而淡化“应届生”身份,可以延长学生的择业期,更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
  现实是,“应届”身份确实会给学生带来一些便利,从而加剧“延迟就业”。设定择业期,规定毕业后两年内尚未落实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享有和应届毕业生享有就业、升学的同等待遇,这是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的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在乔旭看来,当前,拥有“应届”身份在求职、考试、落户,尤其在公务员招录等方面具有优势,毕业生对一次就业慎之又慎,往往待价而沽。
  近年来,一些地方事业单位招聘还规定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70%,国有企业新增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将毕业生分应届生、往届生,重视的是解决应届生的就业工作,看重的是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委员们提到淡化甚至取消应届生身份,给所有高校毕业生平等的就业权利,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长安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赵磊表示,“淡化‘应届生’身份,可以延长学生的择业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找到符合预期的岗位,更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
  备考同时不要放弃就业,鼓励“梯度就业”。“今年的考研分数线普遍上涨,在我们这一轮的摸底调查中,一部分学生不打算二战了。”一位高校老师说,“严酷的现实将他们打醒了。”该业内人士建议,学生们要对自己的能力和定位有清醒的认识,在准备考公务员的过程中,也不要放弃一些好的就业机会。“考研考公的竞争压力很大,要学会多条腿走路。”杨小江同样建议,现在的企业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单一技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如果提前做足准备,既会一门外语,又有专业知识,即便没有研究生学历,也很受企业欢迎。
  一位媒体单位的HR负责人表示,应届生的可塑性高、好管理,企业很喜欢应届生。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更关注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比如团队合作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等,要求多元化,不仅仅是成绩好那么简单。研究生毕业后,还是会面临就业问题,建议学生早规划、早准备。
  针对“延迟就业”的现象,乔旭还建议鼓励学生“梯度就业”。引导大学生革新就业观,改变“一步到位”的就业理念,在意向岗位缺少的情况下,先选择扎根基层,从小做起,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为后期发展打牢基础。赵磊表示:“学生还是要根据自身特质,研判就业形势,和家人充分沟通,合理规划发展路径,不跟风,不从众。如果有合适机会,建议及早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尽量避免陷入‘慢就业’‘不就业’状态。”他表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很多毕业生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宁愿待业,“慢就业”甚至“不就业”。他认为,“延迟就业”持续升温,当前的就业率统计有待改进。一时间,他的观点引起了众多高校招就处老师的共鸣。

上一篇:优化公共服务形式,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效能
下一篇:就业帮扶全链条 护航青年展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