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更多》
友情链接
您的当前位置: 合财主页 > 团委 > 实践教育 > 正文
我校管理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传承红色基因、探访美好乡村
2021-09-16 10:52:21   来源:管理学院团总支   点击:    编辑:twgl
礼赞建党百年,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2021年7月,我校管理学院“赞建党百年
践青春使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家乡故事、看家乡新变化等角度,就乡村文化、乡村生态环境、乡村产业等方面,分别前往巢湖市柳南村、元通村、巢湖市美好乡村洪家疃村、六安市金寨县等地开展寻访与实践,挖掘乡村振兴和传承红色基因中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价值作用,展现责任担当与价值引领。

  走近乡村观察
助力乡村振兴(一)

 获地方支持,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实践队首先相继与当地展开沟通并开展会议就柳南村人文文化与生态环境、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电商体系建设等问题做了交流和访谈。
探乡村产业,走进百亩瓜蒌园地。在柳南村驻村第一书记林丹的带领下,实践小分队探访了柳南村村集体的主体产业——260亩瓜蒌种植基地,该瓜蒌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参与种植,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持续增收。“瓜蒌是一种五年生的药食同源草本植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已成为一种药、食两用的保健产品。自从种上瓜蒌,村民们足不出村就有收入——流转土地给基地种植瓜蒌,可以收取租金;瓜蒌种植与管理需要劳动力,他们可以成为“产业工人”;合作社售卖瓜蒌赚钱后,村民们还能分红。发展瓜篓子扶贫产业园,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实现村强民富。”林书记如是说道。

 
登万亩青山,感受榜样的力量。之后实践小分队们来到地处偏远丘陵山区,原建档立卡贫困村——元通村。曾经的元通村村民们经历过艰难困苦,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驻村干部们带领着村民们,致力于脱贫攻坚,截至2021年,村子里36个村民组全部修成水泥路;入村主干道从泥泞小道修成了7米宽的柏油路,开通了公交;460户居民入户道路实现硬化;自来水管网实现全覆盖,铺盖管网里程达到5万多米;实现农村电网提升,变压器、电线全部进行更新换代;产业升级,走“一品多元”的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小规模多元化发展,成功申报启动老靳自然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如今的元通村规划清晰、特色明显,村里贫困户人均年收入都达到1.2万元以上。元通村从过去连自家人都嫌弃的贫困村,转变为摆脱贫困、欣欣向荣的示范村,是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观党史遗址,致敬革命先辈烈士。最后实践小分队来到坐落元通村村边的花苗地烈士陵园,这里不仅记录了当年巢北人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历史,也成为如今人们追思缅怀先烈的地方。元通村驻村第一书记周诚向同学们热情的进行了历史讲解,实践队同学们在此地记录红色故事,拍摄主题团课,重温入党誓词,致敬革命先辈,旨在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去,传承先辈精神。

“担当时代使命,成就人生理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消除绝对贫困,共享小康生活”,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建党百年之际,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志愿者以暑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切实感受到近年来广大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感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不断增强了“四个自信”的坚定意识。



聚焦巢湖乡村振兴(二)

恰逢建党百年,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二站走进巢湖市美好乡村洪家疃村,探访将军故里,触摸乡村振兴的脉动。
洪家疃古村距合肥约四十公里,依山傍水而建,先民于明初由江南等地迁居于此,建村繁衍,历经600余年风雨,饱经沧桑。村庄建于坡地之上,西高东低,村子东西各有一口大塘,沟渠纵横,村庄很大,有九条老巷子串联:北边巷、张家巷、徐家巷、大巷、中间巷、黄家巷、井巷、弯巷、南边巷。巷道呈东西走向,铺有石板,光滑整洁,长度都差不多有两百米。村庄的西南端的洪氏祠堂,建于乾隆年间;还有一口"庄井",据说是明代庄氏居住时留下的,白色大理石的井壁被绳索磨出道道深痕,它们的古朴,诉说着古村久远的历史。

洪家疃的“九龙攒珠”名声在外。实践小分队在村中徘徊良久,也没有探出究竟。后遇到一村民,上前询问,老人娓娓道来,他指着清水塘说:“这就是那颗明珠”,然后又手指着天说:“这个要从高处向下看,村中有九条水渠都流向这里,要是下大雨,水渠的水就像九条长龙,捧着这颗明珠。”望着眼前的景象,湛蓝天空,悠闲的白云,不远处葱茏的西黄山,清水塘四周环翠,古木参天,碧水微漾,波光粼粼,飞鸟戏池鱼,大家恍然大悟。古村的美,宁静悠远,古朴素雅,让人流连忘返。

洪家疃古村,不仅风景秀丽,乡土气息浓郁,还拥有张治中故居、黄麓师范学校、古井、古祠堂等众多人文景点,是合肥现存为数不多的古村落。
张将军的故居就坐落于清水塘畔,坐西向东,背山面水,青砖墙,白泥勾缝,小瓦屋面,典型的江淮民居。正门旁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匾额。
故居建于1927年,原有4进6厢共26间房屋,部分建筑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现存两进两厢、一侧室,共19间房屋,由卧室、客厅、书房、厨房等组成。故居的院子里零星的种着几棵树,一棵高大的梓树,是将军亲手栽种。“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饱含着将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将军被誉为“和平将军”,一生为和平而奔走,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并促成新疆和平解放。毛主席称他“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他时刻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为使台湾回归祖国,做了大量的工作。
黄麓师范学校是张治中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一所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师范名校,假期和疫情原因,同学们只能在外围观瞻。
“有幸跟随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入村,用双脚丈量乡间热土,用身心感受生活和文化气息。青年有志,当负乡村振兴之任!”李弘亮同学在感悟中写道。同时,李弘亮同学也用镜头记录下了本次实践过程中的点滴。

重温红色回忆(三)

7月中旬,管理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第三站来到了六安市金寨县展开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首先瞻仰的是金寨县烈士纪念馆,大家怀揣对革命先辈的敬意,拾级而上,停留在由刘伯承元帅题词的“燎原星火”四个大字的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在高高矗立的纪念塔前,肃立,面向纪念塔,向革命先烈脱帽鞠躬、默哀致敬,表达无尽哀思。

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洪学智将军纪念碑前,同学们深切缅怀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大将,当听到洪学智将军是共和国唯一一名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时,大家肃然起敬,赞叹这位将军的传奇人生。红军纪念堂堂内两侧长廊陈列有碑石,正厅陈列有老红军照片、刻名、红军群像雕塑及在金寨组建和战斗过的十一支红军队伍序列表。大家在纪念堂内驻足观看,仔细研读每一个字,感受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此次实践,让同学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精神和红色革命地随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同学们纷纷表示,更加坚定了为理想、为国家奋斗的信念,将把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转化为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上一篇: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会暨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线上启动部署会
下一篇:我校现代服务业学院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传承红色血脉、追忆革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