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高琳娜  图/倪维维)4月29日下午,学院院长夏鹭平教授在第一报告厅为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专兼职教师开讲如何当好一名高职教师。这是夏鹭平院长继先后两次为学院领导干部和一线教师做有关“高职办学理念、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实施专业建设工程”报告后,首度剖析教师行为,直指问题根源,构建高职教师成长路径。报告会由院长助理、校务部部长桂立志主持。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职业化。因此,职业院校应围绕企业与工作、工作与课程、课程与学生、学生与就业这四大工作环节,以职业导向为标准,以能力本位为目的,以学生为工作中心和对象,不断优化校企合作的育人环境。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应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报告指出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基于实践本位的课程改革;21世纪初期坚持“能力本位”、“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的原则,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战略性转变,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

  高职课程改革发展至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逐步引领职教改革浪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报告从课程目标、课程类型与教育类型方面把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普通教育区分开来。行动课程是培养技能的主要课程模式,行动课程模式适应职业学校的生源情况,基于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显著,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教育的对象是形象思维丰富,极具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力的学生,因此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核心,是寻找一个合适的课程载体,为学生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报告将行动体系课程内容排序与认知心理顺序形象地描绘成串联状态,指出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一体系下,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报告以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递进关系指明了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路线。报告还高屋建瓴地指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方向,从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转变实施方式,改造教学情境四个方面实现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的转变,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环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用为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实现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途径。专业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必须围绕“为什么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三个问题展开。报告向广大教师展示了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及各学科工作过程,引入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征,“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建设思路等内容。

  报告最后总结,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是工学结合,实现“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进行学习”。工作体系的动态变化决定了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开放性。高职课程的特色体现为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课程体系以工作体系为基础;课程结构以工作结构为逻辑;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据悉,夏鹭平院长还将针对如何构建学习领域课程、项目领域课程,以及高职教师应如何备好课做进一步阐述。各二级学院和教研室将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报告内容,真正转变观念,把职教改革的行动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为即将于今年十月中旬在我院举办的全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联盟大课堂做足准备,充分展示我院职教改革课程建设的特色。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