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据了解这是我们第一次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与众多全国知名院校派出的队伍同台竞技,我们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却能脱颖而出,您觉得我们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平日看上去总是一副严谨理工科教师形象的李侠老师,却以一句诗句来回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她表示,这源头活水,来自于自学校的大力支持、来自于创新实验室的多年培育、来自于获奖团队师生的不断创新、辛勤耕耘。

  今年,学校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的成绩中,出现了一个亮眼的奖项,我校培育的两支参赛队伍在第22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三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是我国首个提出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机结合的比赛,为国内该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赛事,吸引了国内多所高校共3000多支队伍参赛,能在强手如云的比赛中崭露头角,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学校大力支持 鼓励放手去干
  此次大赛获奖的两支队伍均来自我校创新实验室,由李侠、段振华两位老师指导,郭杨、金振龙、武灿政三位同学组成的“泥头车”队不负众望,凭借机器人舞蹈“刀光剑舞”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盛楠、李侠老师指导,王平、王建、王胜超三位同学组成的“尖叫机”队则以机器人舞蹈“舞动乾坤”,荣获大赛三等奖。这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团队每一个人的付出和汗水,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更是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的最好展现。

  创新实验室是个年轻的团队,这个国赛冠军队的诞生地在组建初期却充满波折。“我们团队刚组建的时候,没有运转资金,场地也不够,各项硬件设施都没跟上,而且老师们都是第一次带队伍,没有任何参赛基础,大家心里也没底,要不是学校和学院的全力支持,我们也走不到现在。”回忆刚组建那会儿,腼腆的李侠老师也健谈了起来。“我们之前没有什么参赛经验,团队的人员也少,一切都很不成熟,没想到学校和院里都这么支持,也让我们心里有了试一试的底气。”
  实验室由于场地有限、资金不足、硬件设施短缺等多重困难运转举步维艰,孙中胜教授第一时间向校领导反映了情况,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常务副校长杨毅仁更是给团队吃了一颗定心丸:“你们只管带好学生,好好筹备参赛,有困难学校来解决!”场地不够,立刻协调人员将综合楼四楼调拨给团队用于日常训练;资金不足,马上特批10万元用于“计算机大类重要赛事”的人才育训和项目运转;硬件设施短缺,信息中心的老师们全力配合,架设网线、调配设备、排除故障……一切都整装待发。
  注重培育选拔 省赛荣获佳绩
  一切配套完善后,实验室又面临了新的困难:人从哪里来?怎么培养?如何延续?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学生在校时间仅有两年半,刚入学的孩子基础薄弱,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加以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才能具备一定的参赛能力。但很多孩子到了大二都会面临专升本的压力,面对高强度的备赛,一些培养成熟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参赛专心备考专升本,这给实验室的人才延续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室从人才选拔、学生培养、赛事筹备等多个环节进行优化,一方面有意识地在新生中选拔好苗子根据自己的志趣加入创新实训室,并铺排高强度的培训计划,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为实验室的发展储备了足够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引导孩子们形成为校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成就感。同时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一手抓备赛一手抓备考。此外,加强“传帮带”的作用,积极组织老队员带新队员参与训练、备赛等过程,让实验室逐步形成可持续的人才梯队。
  逐渐发展壮大的实验室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便是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受疫情影响,此次大赛较以往的线下比赛大有不同,不仅采用了线上直播的方式,而且在场地布置、比赛规则和设备要求等方面都有了调整。面对全新的挑战,实验室沉着应对,在李侠、盛楠、冯爱花三位老师的指导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备赛。

  各个小队都积极准备,全力以赴应对赛事,其中“泥头车”队的机器人舞蹈项目因题材新颖受到实验室的高度重视。经过多轮讨论,“泥头车”队最终确定了参赛项目为机器人舞蹈“舞动乾坤”,该项目的灵感来自于《水浒传》,舞蹈动作别出心裁地结合了古代武术和现代舞蹈的元素,以水泊梁山为主题,使舞蹈道具背景和机器人跳舞内容完美吻合。

  

  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团队的成员们利用课余和周末在实验室夜以继日的练习和调试,不断优化舞蹈动作、完善编排技术,最终使整套机器人舞蹈动作完成得行云流水,非常具有观赏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泥头车”团队最终在省赛中取得仿人机器人多人舞蹈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另一支我校代表队“逆行者”队也在省赛的仿人机器人短跑比赛项目中荣获第二名的理想成绩。
  师生全力拼搏 实力圆梦国赛
  有了省赛获奖的基础,创新实验室的信心和士气都被大大提振。在收到国赛的参赛通知后,所有人都心怀期待。此次参赛更是得到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学院也立即进行动员部署,全力配合创新实验室做好参赛准备工作。国赛的时间初步定在12月初,留给整个团队的备赛时间不到一个月,在孙中胜教授的主持下,实验室立刻开始研读比赛规则、制定备赛方案、选拔参赛人员、确定参赛项目,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国赛团队是在省赛的基础上选拔并组建的,队员大多是大二的同学,他们当中很多人都面临着专升本备考与国赛备赛的冲突,但孩子们都很争气,没一个人说退出。”谈到国赛的备赛,段振华老师也很心疼,“这些孩子们很不容易,备赛过程是很辛苦的,但他们总是乐呵呵的,从来没抱怨过,我们经常早上一大早到训练场地,看到队员们都还在实验室里,有的靠在椅子上,有的趴在试验台上睡着了,桌子上还有方便面盒……,我们就知道他们又熬了一个通宵。”

  为了在国赛上一崭头角,整个团队都铆足了一股劲,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郭杨同学责任心强、逻辑推理缜密,主要负责编程调试;金振龙同学思维活跃、有创意,承担起了比赛文化背景的设计工作;武灿政同学实践动手能力强,承包了比赛道具的设计与制作。队员们没日没夜的研究、训练、调试、优化,甚至通宵攻坚克难,老师们也全身心投入指导,晚上和周末的加班成为常态。虽然很辛苦,但是团队的成员彼此之间经常相互鼓励、打气,为队伍营造了一个积极、乐观、阳光的氛围。

  此次国赛和省赛一样,也采取了线上直播的形式,“泥头车”和“尖叫机”两支队伍代表合财与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13所高校的3175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两支队伍凭借新颖独到的题材、激烈动感的风格、创意频出的编舞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最终过关斩将获得喜人成绩。
  国赛告捷为人工智能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校发展“以赛促教、学赛结合”理念提供了良好模板。
  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成长,创新实验室获奖团队取得荣誉的背后,体现的是合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凝聚的是合财教师匠心育人教学文化的生动缩影,展现的是合财学子勤奋拼搏、昂扬奋进、敢于追梦的青春风采。梦想灿烂如花,初心一如既往,新的一年里,创新实验室将秉持初心与梦想,砥砺前行,在2021年创造新的更大的胜利!(图文:展嵘 审核:黄小静)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